资本猛追之下冷链还有哪些难逾的鸿沟?

2022-06-08 10:38:59 root 493

图片

采访对象: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智冷事业部 总经理 杨燕娴

文案编辑:特约编辑

图文排版:运营中心


2022年是《“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第二年,冷链物流经过了艰难的起步期后,已经进入了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各地的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都在大力兴建中,无论是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还是响应国家政策目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被赋予了跨越时代的意义。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6万家,近5年来都保持着30%以上的年增速稳步上升。除了城市居民收入提升带动的食品消费升级、疫情期间带来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扩大,资本的助推也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冷库建设还是车辆购置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而资本的青睐也成为了冷链行业发展的强心针。

资本加速布局  

冷链销地库资源紧俏 行业已跨越鸿沟

图片

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是深圳市属企业中唯一一家以收费公路、现代物流、港口及环保为主业的国有产业集团,也是于百慕达注册并在香港联合所主板上市(00152.HK)的红筹公司。近年来,深国际以“城市配套开发运营国企力量”为定位,努力打造集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园区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保税物流、物流金融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形成“水陆空铁+智冷”的业务生态,致力于发展成为大湾区顶尖、全国一流的物流产业综合服务商。


2000年成立之初,深国际以深圳为“主战场”,在全国30余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现代化综合物流港,现已逐步成为国内物流地产领域的重量级选手。在物流地产行业中较为主流的是高标仓,相对于高标仓,冷库的资产投资和运营投资都比较重,如果投建一个干仓土地加土建需要2000-3000元/平米的话,冷库的投入则至少翻一倍,租金也是干仓的1-1.5倍。


深国际智冷事业部总经理杨燕娴说,主流物流地产商布局逻辑和销地冷库布局逻辑较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经济发达及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难以获得,销地冷库对于位置的要求甚至比高标仓更严格,高标仓的网络建设本身已经非常密集了,如果能将一些优质地段的干仓资源改造成冷库,也能缓解一部分冷链仓储的紧迫需求。


国家冷链物流“十四五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冷链物流市场已跨越鸿沟,从早期市场步入主流市场。行业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风口期,抢入赛道的玩家们越来越多,他们看中的是冷库用户的粘性高。冷链物流市场也正跨越对用户来说,换冷库成本非常高,不会随便搬,也就意味着谁先争取到这些客户谁就拥有了市场竞争力。深国际此前对高标仓的布局也是主要遵循着销地原则,布点都集中在一二线及重点城市中,并已累积了不少的优质客户。深国际未来拟建的冷库,将主要面向两大类客户:一类是冻肉供应商等对冷库存储量有很大需求的客户,他们占用仓的规模都很大,减少了冷库闲置的风险,属于压舱石类的客户;另一类是餐饮、商超以及中央厨房等类型客户,他们对市场的反应比较敏感,也呈明显增长的态势,且有分拣、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和这类客户建立更深入、更多元化的合作,可进一步丰富整个园区的业态、提升园区单位效益产出。



在当下阶段,企业建立产地库的意愿还处于低位,尽管有国家政策反复提倡“补齐最先一公里”,产地也真的缺库,但是目前通过产地库盈利的企业太少了,短期效益都太不乐观。目前,触及产地的大都是一些已经把全链条打通的自带商流的头部企业,他们依托自己的货源及产业链优势可以运作产地直销等模式。但如果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能力,只是第三方平台,暂且不适合做大量的产地仓投资,因为建库选址势必要选在需求量旺盛、稳定的地方,而田间地头更适合应用便捷的移动式冷库。

技术驱动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智慧化”升级

图片

近年来,生产端和消费端都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物流业的智慧升级是大势所趋。国家相关部委明确鼓励物流设施、物流活动的数字化与自动化升级,“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速了物流无人化、自动化、智慧化趋势。

 

为了顺应市场和行业形势,深国际在2020年确立了智慧仓储的子战略,对企业组织架构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完善,拟通过对原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数智升级,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具备不同优势客群和技术路线的优质企业的投资布局,把“智慧仓储”发展为集团物流主业新的增长极。


比如深国际于2020年底战略投资行业领先的智慧仓储系统集成企业“湖北普罗劳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于2021年战略投资ICT产业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领先企业“中通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第三大股东)。通过深度的股权合作和业务协同,各方基于各自产业资源和优势,将联合为客户提供智慧物流仓储、软件、硬件、运营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但“智慧化”建设也需因地制宜,深国际重点立足深圳,当地物流客户对智慧化冷库的接受度高,也负担得起相应的成本,多是基于仓配运营一体化的需求,在冷库建设过程中就会前置性的配备一些智慧化设备。但深圳市以外的其他区域,“智慧化”建设还是以客户需求为主,是建设定制化、标准化的冷库还是智能化的冷库,需依据不同客户条件针对性设计。

规划描绘蓝图  

行业发展还需弥补短板

图片

202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强了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不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还是以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的建设,都预示着冷链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冷链行业的重视,会让未来资源更加倾斜、监管条款更完善、政策扶植更有力度,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要落地。


杨燕娴说,不管政策和风向多么利好,冷链还是一门生意,如果利润持续微薄或者不能盈利,就没有资本和人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了,还是要根据现实和前景找到行业的平衡点。冷链行业在很多地区都还存在小散乱差的现象,暴露出食品安全、链路监管等问题。以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角度看,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政府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和国企整合,通过有一定规模的平台系统性优化改善行业生态,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和数据化管理水平,同时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一方面,冷链的发展不能忽视中小企业,他们是冷链物流行业的主要群体,仓储建设的成本对他们而言投入极高,大规模的冷库投入所形成的资金压力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大。从冷链仓配运一体化的角度,中小企业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灵活性强的优势,在配和运环节上能力更突出,而在仓的环节更适合国有企业和有实力的资本进行投资布局。我们看到,冷仓在整个冷链物流的链条中处于非常关键地位,手握优质的冷库资源,即使现在开始仓配一体化的体系搭建依然不晚,如果能着眼全链条,打通了仓运配环节,就能更进一步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深国际也希望能够和一些有货源的平台企业建立深度的捆绑合作,由深国际提供重资产的基础设施,由其他中小企业或平台企业深耕服务,形成战略性合作,携手共赢。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想要发展,还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支持。疫情之后,每个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虽然对于冷链的监管力度越来越严苛,但是却忽略了行业尚未完全成熟,监管的趋严会让很多额外成本转移到了企业身上。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行业的重视,却没有普遍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同。


深圳有2000万的人口,由于土地稀缺,很多企业都只能在东莞、惠州等周边地区建库,这就导致了2019年的疫情期间,深圳2000万人口的民生物资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外市调运保障,这也让深圳政府更加意识到了物流基础设施对于保证民生的重要性。2021年底,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式通过了《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年)及近期行动方案》《深圳市现代物流场站布局规划(2021-2035)》,对深圳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分为三级:国际及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社区末端配送站,功能从大到小、由地方到区域再到社区节点逐步渗透;同时,也对深圳市未来的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明确冷链化、智慧化的要求。相比深圳政府已经在执行的决断力,很多其他城市还只停留在规划上,甚至涉及到与这些城市进行跨区域配送环节时,还会因为政策的不统一而增加额外的成本。


除此之外,冷链物流行业还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失问题,尤其跨行业经营冷链业务的公司渐增,人才储备远远跟不上冷链的发展速度。这也让市场的目光转移到了智慧化、数字化设备的普及上。在自动化设备的制造上,中国有着强劲的潜力,以前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价格昂贵,但当中国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后,自动化设备的价格降至国外设备的一半甚至更多。如果国产技术足够完善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就能够解决当下人工又贵又缺的窘境,让设备的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冷链的智能化需求或将全面爆发,迎来行业升级真正的拐点。